年终了,做一些回忆和整理。
中考前
备战中考。
课上主要都是小卷子测练,物理和英语的小篇子最多。下午有一小时大课,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周二的数学套卷,两班一起考,很有趣。
课下则是刷各科的《全品》,还有语文、政治的一对一,听的不算认真,但是确实跟着做了题,梳理了知识。政治能拿满分有一对一的功劳在里面。语文算是学会了所谓的一些作文模板,貌似到高中也用不上了。
前几个月还没有体考取消的消息,所以还一直在练一千米,那真是一段值得回忆的努力。到离真正考试前几个月的时候我才拿到满分。结果考试取消了,全员满分,悲哀啊。
扪心自问,这段时间里我的学习密度确实是几年来最高的一次,不过也没有高到哪里去就是了。空余时间大部分还是拿去做非学习的事情了。
中考
对中考印象不深了,唯独记得每场考试结束后在搭着一排排遮阳棚的操场上交流,要回想考场什么样就感觉像是在别人的记忆里。我们互相警告着不要对答案,但到回家路上还是忍不住要讨论。
天气很热,我记得每天都要在回家路上那家义利买冰棍吃,然后坐在店门口跟小崔聊天,我还记得那会对出来物理一道浮力题,我竟然没写不碰底和壁,这一分就这么扣了。
中考后
出成绩那一天,他提前一个多小时开放查询,也是小崔提醒我可以查了。作为信竞生这种定时查成绩的事太常碰到了,但我比平常紧张得多。649,刚好比网上预估的四中分数线低一分,但我已经不记得那时候查到分是怎么想的了,似乎只觉得挺好,挺好。
然后又一块到义利买冰棍,聊天,讨论去哪个学校。讨论半天,我还想着去四中,小崔和博宇就说去师大附。
过段时间就有签约的消息,我想签实验的科技特长生,但没有提高一等奖就没戏。我还去了四中的夏令营,但分数线都没过自然也没下文。我又去跟八中,师大附面试之类,师大附给我签了个科技实验班,最终也没要,他们的招生老师对我进行了严重关切。小崔也对我进行严重关切,因为去师大附的真的不少,光徐班里就有五六个,但我还是坚持第一志愿四中,第二志愿实验。当然四中没要我,所以我就到实验了。
高中
一开始对高中抱有各种各样的想象。后来发现,其实跟原来差不了多少。当然也有区别,最大区别是人多了,还记得军训第一天按学号排座位,我排到最后的角落,看着熙熙攘攘一个班,就深深感觉这是从没见过的景象。军训第一天我还没做防晒,一天就给我晒伤又晒黑了。
然后就是各种讲座和介绍,灌输了很多高中和初中有区别的方面,但真到我自己身上我是没体会出来,感觉就是顺势着过渡来了。
高中刚开始,我信息还面对着今年的 CSP 要提高组拿个一等奖的目标,跟着做了不少准备,但主要还是在追初三一年没学落下的内容。后来又出了疫情,但我依然在准备 NOIP,因为它声称在本校照常举办。直到考试前几天才宣布取消,真是令人愤怒。后来我信息也不想再跟了,感觉出不了什么成果。
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些情感有关的问题,但我不想记录在这,我相信一时半会我也忘不掉。
十月中旬的时候,我开了个“差劲、无聊记录”,其实就是记录易错点,以及一些学习生活的事件,算是低配版日记吧。
期中自认为考得不错。现在觉得过两天的期末可能考不了这个成绩了。
网课这段时间,真是让人颓废。最没跟住的是数学,课上我很难专注。物理、英语课都很欢乐,但真学到的东西也不多。语文课上老感觉点到我的概率异常高,也许跟老师点的人多有关,但同样感觉没学到多少东西。自认为跟得最好的是化学。至于史地政,我从期中开始也就懈怠了。
适然说网课往往是成绩快速上升和下降的阶段,我觉得说的确实很有道理。